close

演講課_

 

這週上的演講主題是社會企業與貧富差距

 

演講者是前司法院長賴英照教授

 

賴教授高齡已經70歲,卻願意為了社會的責任四處演講,目的就是希望企業在賺了錢之後可以回饋社會,改善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的問題正在逐漸擴大,不到全世界10%的人口掌握了近90%的全球財富,而一半的人口加起來不到1%的財富。全球有50%的人口處在赤貧的階段

 

賴教授提出了adolfo berle, jr 和 Edwin Merrill Dodd 兩位經濟學家的論述,到底企業賺錢是應該為股東謀福利還是必須兼顧社會責任。

 

當然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除了稅制之外要求企業賺錢需要來救助社會。美國作為先進國家,由美國的民間組織,法律協會發起訂定細則盼望促進人道,教育,慈善,從事捐助的事宜。

 

要談社會企業不免一定會談到toms的故事,一個年輕人到阿根廷旅行,發現很多的孩子沒有鞋子可以穿,發願他要賣鞋子,買一雙送一雙的故事。至今已經成功的送出上千萬雙鞋子。

 

社會企業行之有年,可以把社會企業玩的這麼成功大概只有他了,我很喜歡他說過一句話「把你的人生奉獻出來,全宇宙都會協助你的夢想成真」!

 

現在打開電視或到書店去總是一堆教人成功賺錢的節目跟書籍,賺錢很重要,這是生存方法,賺很多錢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但是有多少人賺了錢願意回饋社會呢?

 

比爾蓋茲在離開微軟之後公司一直走下坡不斷的有人要他回去當ceo結果他說,拜託!我的人生沒有再一次的20年,然後他選擇建立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會。

 

把比爾蓋茲拉進來做慈善的正是巴菲特,他也宣布他將捐出九成的財產做公益,天啊!根本無法計算那是多少錢了。就連年輕致富的fb創辦人祖克伯也宣布捐出九成以上的財富。

 

其實在台灣也很多的慈善家,做公益最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陳樹菊女士,捐了一千萬自己卻過著節儉勤勞的生活就怕孩子沒有錢唸書,窮人生病沒辦法看醫生。

 

她不是沒有夢想,他哥哥對媒體說,她家裡有三個空房間,她曾夢想有孩子然後一定都是男生,所以她把房間全佈置為男孩房,為自己圓了一個夢。

 

有錢捐錢不難,願意過的簡樸來把多餘的力量幫助的別人更可貴。

 

教授也提出社會企業與員工薪水的問題,很多企業大老闆願意捐大把的銀子卻不願意幫員工加薪,到底社會企業跟員工薪水孰為重要。

 

有同學提出,如果有一天比爾蓋茲的員工說,你應該先把捐出去的九成盈利先還給員工吧,因為這是我們一起賺的,哪他該怎麼辦?

 

因此照顧員工,也是企業的一部分,員工能跟著公司成長賺到人生的富足,也會進一步的提升整個社會及個人的經濟體質,每個人都會有力量去照顧其他的人。

 

我認為在台灣不是沒有人願意做社會企業,而是整個企業生存越來越困難,獲利集中某些企業身上,然後這些老闆再把錢捐到宗教,大型基金會,然後就連慈善團體都變得貧富不均。

 

前一陣子慈濟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說他們拿了太多的資源,但我必須幫他們說話,我們某一年接了慈濟救助兒童的便當袋,但是慈濟沒有印上任何的Logo,我以為是他們漏掉了提醒他們,他們告訴我,因為被捐助者一定不希望別人知道,而且這些捐助品,都是社會的愛心,不是專屬慈濟的。我聽了很感動,如果所有的慈善團體甚至公司都能這樣 想就好了。

 

社會企業其實就是以前大家都是捐錢做,而現在鼓勵企業自己做。照顧弱勢。

 

台灣人不是沒有愛心,幾乎是到了要五毛給一塊,從日本地震,到高雄氣爆,八仙塵暴,都可看到台灣是個溫暖的社會,所以教授也建議我們如果你想捐錢,別忘了檢視是否真的有幫助到你想捐助的對象。我們只能靠自己讓資源分配跟更平均一點。

 

談論社會企業好像對大家太遙遠,吃人頭路,在家燒飯,哪餘力去做,其實整個社會企業並不是要有企業才能做,慈善也不是捐錢才能做

 

教授也說縮短貧富差的距離,除了民生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我覺得吳念真導演所建立的孩子的秘密基地就是一個很棒的概念。

 

很多偏鄉,單親的孩子下了課,父母不在,不知道能去哪裡,只好在外面遊蕩,進而發生社會問題。建立一個機制拉他們一把,從此也許改變他們的人生。

 

我有一個鄰居,相對門的兩個孩子剛好是國小同學,其中一個孩子是單親,爸爸每天都要上大夜班為了多賺一點錢,剩下孩子一人。

 

對面的媽媽就每天下課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裡做功課,也順便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晚上再送他回家上床睡覺。

 

最後這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只要他一回來一定會去看看對門的媽媽,鄰居常說這孩子回來看他的次數比自己的孩子還多。這個媽媽順手做的會不會就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

 

我們也許沒有很多的資源能力可以做,但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就是讓這個社會更和諧,教導我們的孩子不要歧視別人,多一點正面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伸出手,讓這個社會更溫暖,人跟人之間有更多的了解,幫助需要的人,建立一個良善正面的社會,我們都是生活在這裡的一份子,是不是就回饋到了自己身上呢?

 

這是一堂很棒的課,我也期許自己,時時刻刻都不要忘記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a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